索引號: | XC412927-02-2018-00001 | 發(fā)布機構: | 淅川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|
生效日期: | 2018-06-04 | 是否有效: | 失效 |
文 號: | null | 所屬主題: | 2018 |
淅川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(fā)《淅川縣2018年“互聯網+政務運行”工作方案》的通知
淅政辦〔2018〕35號
淅川縣人民政府辦公室
關于印發(fā)《淅川縣2018年“互聯網+政務運行”工作方案》的通知
各鄉(xiāng)鎮(zhèn)人民政府、街道辦事處,縣直各有關單位:
《淅川縣2018年“互聯網+政務運行”工作方案》已經縣政府研究同意,現印發(fā)給你們,請認真貫徹執(zhí)行。
2018年4月23日
淅川縣2018年“互聯網+政務運行”
工 作 方 案
為深入推進“互聯網+政務運行”,全面提升我縣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,按照省市“互聯網+政務運行”工作方案要求,結合我縣工作實際,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工作思路。根據國務院、省、市關于推進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的總體要求,按照“上一張網、辦所有事”的總體思路,以高標準提升用戶體驗為核心,以推進行政權力事項全面在線辦理、便民服務事項應上盡上、重大應用系統(tǒng)融合聯動為主線,著力推動應用匯聚和推廣使用,加快推進信息系統(tǒng)整合共享,完善提升平臺功能,全面建成覆蓋全縣、整體聯動、部門協同、一網辦理的綜合性網上政務運行平合,以“互聯網+政務運行”助推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(二)工作目標。2018年底,一體化綜合性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全面建成,實現五個100%:
1、非涉密依申請行政權力事項100%在線辦理;
2、便民服務事項行政村100%全覆蓋;
3、全縣支撐“一次辦妥”的應用系統(tǒng)100%與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對接融合;
4、“一次辦妥”清單事項100%完成;
5、縣直部門符合條件的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100%向縣政務云遷移。
二、推進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深度應用
(一)實現“平臺之外無審批”。建立行政權力事項辦理結果公示、在線辦件監(jiān)察、辦件量通報和政務服務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等監(jiān)督約束機制。
1、出臺《淅川縣“平臺之外無審批”實施方案》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政府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2、推動縣直各單位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與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對接融合、信息同步,做到線上線下服務“標準一致、無縫銜接、合一通辦”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、縣直各有關單位)
3、推進縣鄉(xiāng)兩級非涉密行政權力事項在線辦理。
(1)完成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權力事項的梳理和審核,并錄入省權力事項管理系統(tǒng);完成縣、鄉(xiāng)兩級行政權力事項全面整改和要素更新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編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、縣直各有關單位,各鄉(xiāng)鎮(zhèn)人民政府、街道辦事處)
(2)非涉密投資項目審批事項100%在線辦理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發(fā)改委、編辦、工信局、國土資源局、環(huán)保局、住建局、交通運輸局、水利局、林業(yè)局、安監(jiān)局、文廣新局、移民局、氣象局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、電子政務辦)
(3)縣直各單位及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非涉密行政權力事項100%在線辦理,實現“平臺之外無審批”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,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(二)推動政務服務“一次辦妥”。明確2018年度“一次辦妥”事項清單,開展“一次辦妥”事項試點,擴大“一次辦妥”影響力。
1、出臺《淅川縣政務服務“一次辦妥”實施方案》,明確2018年度“一次辦妥”事項清單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政府辦、編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2、選擇改革意愿強、基礎條件好的縣直部門,開展“一次辦妥”事項試點。5月底前啟動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,縣政府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3、完成“一次辦妥”清單內工作。12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、縣直各有關單位)
(三)推進便民服務事項在線辦理。完善便民服務事項清單,推進“應上盡上、全程在線”,實現“互聯網+政務運行”全覆蓋。
1、開展縣、鄉(xiāng)便民服務事項梳理,編制2018年度重點便民服務事項清單。(責任單位:縣編辦)
2、推進信息進村入戶綜合信息服務平合與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對接融合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農業(yè)局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3、推進便民服務事項接入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。推進群眾關注度高、辦件量大的公安、工商、人社、教育、醫(yī)療、住建等領域縣直部門重點便民事項接入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并與省、市平臺對接,9月底前完成。12月底前完成重點便民服務事項清單內全部事項100%接入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并與省、市平臺對接。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,行政審批服務中心、電子政務辦)
(四)推進重大應用系統(tǒng)部署融合。推進全縣統(tǒng)一部署、統(tǒng)一功能架構的重大應用系統(tǒng)在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的部署融合,打造一批特色亮點應用。
1、縣直部門梳理支撐“一次辦妥”的業(yè)務系統(tǒng),縣電子政務辦匯總形成2018年度業(yè)務系統(tǒng)部署融合清單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、電子政務辦)
2、推進重點應用系統(tǒng)部署融合。
(1)做好省“單一窗口”平臺身份認證系統(tǒng)與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的融合對接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發(fā)改委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(2)完成縣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與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深度融合,實現“互聯網十政務運行”事項辦理信用信息關聯核驗并與省、市平臺無縫對接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發(fā)改委、縣直各有關單位、電子政務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(3)整合全縣各政務服務熱線,實行“12345”一號對外、多線聯動、24小時值守,全天候受理,實現與110報警服務平臺處置非警務電話系統(tǒng)互聯互通、一鍵轉接,完成與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的對接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民生熱線辦公室、公安局、電子政務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(4)支撐“一次辦妥”的業(yè)務系統(tǒng)100%實現與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的融合對接,8月底前完成。10月底前與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融合對接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)
3、推動重點領域在線監(jiān)管。
(1)完成全縣統(tǒng)一公共資源交易在線監(jiān)管平臺建設,實現與各級公共資源交易、國有產權交易、國有企業(yè)交易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(jiān)管、公共信用信息等系統(tǒng)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,實現對全縣公共資源交易的在線監(jiān)管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)
(2)做好各級財政資金使用、政府性債務在線監(jiān)管系統(tǒng)與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的融合對接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財政局)
(3)做好省農民工工資支付在線監(jiān)管系統(tǒng)與縣網上政務服務平合的融合對接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人社局、住建局、交通運輸局、水利局、發(fā)改委、財政局)
(4)做好各級在線實時聯網審計系統(tǒng)與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的融合對接,實現與黨委所屬和管理部門、政府各部門、國有企業(yè)、地方金融機構、醫(yī)療機構以及其他依法應當接受審計監(jiān)督單位的在線實時聯網,推進審計監(jiān)督全面覆蓋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審計局、縣直各有關單位)。
(5)做好各級涉企保證金在線監(jiān)管系統(tǒng)與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的融合對接。9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工信局)
三、統(tǒng)籌推進信息系統(tǒng)整合和數據共享
(一)加快共享平臺建設
建設完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,建立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,提升跨層級、跨區(qū)城、跨系統(tǒng)、跨部門、跨業(yè)務的支撐服務能力。
1、完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。
(1)完成淅川縣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,完成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接入準備工作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電子政務辦、縣直各有關單位)
(2)完成各級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切換,前置機數據交換接入市統(tǒng)一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, 與省平臺實現互聯互通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電子政務辦)
2、編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。
(1)依據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中央網信辦印發(fā)的《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》,完成全縣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的編制和審核錄入,明確可共享的信息資源和共享需求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、電子政務辦)
(2)完成全縣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管理系統(tǒng)與市目錄管理系統(tǒng)對接,實現縣目錄向省平臺實時報送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電子政務辦)
3、依托縣統(tǒng)一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,建設淅川縣政務數據共享網站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電子政務辦)
4、依托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和縣政府網站,推動公共數據向社會開放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、電子政務辦)
(二)推動政務數據共享
以“共享為原則,不共享為例外”,加快推動各級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。
1、出臺《淅川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》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政府辦、電子政務辦)
2、縣直各有關部門整合后的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,按標準規(guī)范全部接入縣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、電子政務辦)
3、按照編制完成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,完成數據掛接,實現數據可實時向省市統(tǒng)一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推送,重點領城數據率先實現共享。
(1)按照《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資源目錄》完成信用信息目錄的數據掛接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、電子政務辦)
(2)縣直各有關部門完成所有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的數據掛接,實現“目錄有數據、數據可共享”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、電子政務辦)
(3)信用、公共資源交易、投資、價格、自然人、法人、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、交通等重點領域政務數據實現部門間共享交換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、電子政務辦)
4、建成人口基礎信息庫、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、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和電子證照信息庫,實現基礎數據統(tǒng)籌管理、及時更新,在部門間按需共享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公安局、人社局、衛(wèi)計委、食藥監(jiān)(工商)局、民政局、編辦、規(guī)劃局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等縣直有關單位)
5、根據省級部門垂直管理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數據接口口開放工作建設進度,通過省、市統(tǒng)一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,向縣直各部門提供數據共享服務,實現互聯互通和數據按需共享。9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、電子政務辦)
(三)推進公共視頻監(jiān)控資源共享
1、建設完善公共視頻監(jiān)控共享交換平臺。12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公安局)
2、制定完善《淅川縣公共視頻共享使用管理辦法》。12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公安局)
3、加快推進公共視頻資源接入。其中新建視頻資源實現全部接入,政府投資已建成視頻資源接入2-8個,社會公共視頻資源接入2000個。12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公安局)
(四)完善工作制度規(guī)范
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標準規(guī)范,為各級政務部門數據共享交換提供遵循。
1、制定關于貫徹執(zhí)行《河南省電子證照應用管理暫行辦法》的政策措施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電子政務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2、制定《淅川縣政務服務管理辦法》《淅川縣網上政務服務平臺運行管理辦法》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 縣電子政務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3、根據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共享和使用數據的相關規(guī)范,制定淅川縣相關規(guī)范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電子政務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4、制定關于貫徹執(zhí)行省市電子印章管理辦法的政策措施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 縣電子政務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5、制定關于貫徹執(zhí)行省市電子檔案管理辦法的政策措施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 縣電子政務辦、編辦、行政審批服務中心)
四、提升基礎支撐能力
(一)推進網絡深度覆蓋
電子政務外網形成縱向貫通縣、鄉(xiāng)兩級,橫向連接縣級所有政務部門和實體政務大廳。
1、縣電子政務外網實現覆蓋全縣所有政務部門和實體政務大廳,并按照標準規(guī)范接入省市電子政務安全監(jiān)管系統(tǒng)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電子政務辦)
2、縣直各有關部門局域網整體接入電子政務外網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有關單位、電子政務辦)
3、所有縣直部門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全部接入縣電子政務外網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直各單位、電子政務辦)
4、完成縣級電子政務外網等級保護認證工作,8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電子政務辦)
(二)持續(xù)推進遷移上云
提升縣政務云業(yè)務承載能力,加快推進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遷移上云
1、制定《淅川縣政務云管理暫行辦法》。5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編辦)
2、完成縣直部門符合條件的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向縣政務云遷移。12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編辦、縣直各有關單位)
(三)優(yōu)化平臺功能架構
完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基礎功能,提高平臺安全監(jiān)管能力。
1、按照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身份認證標準,縣直各部門完成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用戶中心改造,實現統(tǒng)一身份認證、統(tǒng)一用戶管理,推動電子簽名、電子證照等在政務運行中的應用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、縣直各單位)
2、建設網上政務務平臺統(tǒng)一支付系統(tǒng)。完成與縣財政局非稅費系統(tǒng)的融合對接,實現與主要第三方支付的互認互通,在工信、人社、安監(jiān)、公安交警等重點領城實現非稅收入在線納。12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財政局、工信局、人社局、安監(jiān)局、公安局、地稅局、縣政府金融辦、人行、銀監(jiān)辦等單位)
3、做好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安全監(jiān)管,完善信息安全防護、監(jiān)測、響應和處置機制。10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委網信辦、公安局、電子政務辦)
4、開展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和政務數據共享安全風險評估。12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委網信辦、縣政府辦、工信局)
五、推動大數據產業(yè)發(fā)展
以政務數據整合應用為基礎,以發(fā)展產業(yè)大數據應用為重點,推進我縣大數據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1、編制完成《淅川縣大數據產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《淅川縣大數據產業(yè)發(fā)展2018年實施方案》。6月底完成。(責任單位:縣發(fā)改委、電子政務辦)
2、編制完善淅川縣關于促進大數據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政策措施;制定淅川縣大數據標準(含數據標準、數據公開及使用標準、對接及共享標準)。6月底前完成。(責責任單位:縣發(fā)改委、電子政務辦)
3、完成政務大數據的整合共享,共享網站建成并投入運行。6月底前。(責任單位:縣電子政務辦、縣直各有關單位)
4、強力推進大數據產業(yè)的招商引資工作,推進縣域大數據產業(yè)發(fā)展,形成以優(yōu)勢產業(yè)為基礎的區(qū)城性產業(yè)大數據,進一步完善大數據產業(yè)鏈條。12月底前完成。(責任單位:招商局)
六、保障措施
(一)完善工作機制。縣政府辦公室負責,協調解決重大問題??h電子政務辦負責總體設計、統(tǒng)籌協調和技術支撐。縣直各部門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協調推進機制,加強對各項任務的推進落實力度。
(二)夯實主體責任。縣直各單位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,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,制定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,細化責任清單和具體責任人,確保按時完成各項任務。
(三)強化督導考核。將“互聯網十政務運行”工作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績效考評范圍。要充分發(fā)揮社會監(jiān)督和第三方評估作用,落實“周通報、月督導”制度,縣電子政務辦每周通報工作進展情況,縣政府督查室每月開展專項督查督導,并將其列入“干部作風整頓年”活動重點督辦事項。
(四)加強技術支撐。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、電子政務辦、移動公司、聯通公司及縣直相關單位,要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,加強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,確?!坝袉柋卮?、有求必應”,各級各部門負責做好本單位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和數據資源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
附件:淅川縣“互聯網+政務運行”工作涉及縣直部門清單
附件
淅川縣“互聯網十政務運行”工作
涉及縣直部門清單
一、實現“平臺之外無審批”“一次辦妥”涉及縣直部門清單
涉及縣直部門共35個:縣國土資源局、人防辦、水利局、旅游局、畜牧局、交通局、環(huán)保局、食藥監(jiān)局、糧食局、林業(yè)局、農機局、商務局、發(fā)改委、住房公積金管理部、體育中心、城管局、安監(jiān)局、科技局、人社局、民政局、質監(jiān)局、衛(wèi)計委、司法局、統(tǒng)計局、農業(yè)局、教體局、房管局、民宗局、文廣新局、住建局、規(guī)劃局、財政局、公安局、物價辦、氣象局。
二、便民服務事項在線辦理涉及縣直部門清單
參照省、市確定重點便民服務事項清單涉及部門執(zhí)行。
三、信息系統(tǒng)整合和數據共享涉及縣直部門清單
涉及縣直部門共53個:縣安監(jiān)局、城管局、科技局、發(fā)改委、房管局、林業(yè)局、農業(yè)局、國土資源局、農機局、人防辦、文廣新局、住房公積金管理部、食藥監(jiān)局、水利局、司法局、質監(jiān)局、交通運輸局、衛(wèi)計委、物價辦、人社局、財政局、住建局、民政局、旅游局、民宗局、規(guī)劃局、體育中心、統(tǒng)計局、環(huán)保局、教體局、糧食局、審計局、工信局、畜牧局、扶貧辦、供銷社、政府機關事管局、氣象局、郵政局、檔案局、編辦、食藥監(jiān)局、商務局、檢察院、法院、地稅局、公安局、公路局、銀監(jiān)辦、人行、網信辦、國稅局。
抄 送:縣委辦、縣人大辦、縣政協辦
淅川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4月23日印發(fā)
|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