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灣鎮(zhèn)杜家河小學老師杜萬娥:堅守山村37年的“紅燭”
她就是“山村中最耀眼的紅燭”——淅川縣寺灣鎮(zhèn)杜家河小學老師杜萬娥。
選擇:“我要讓更多山里娃走出大山”
蜿蜒盤旋的山路向深山延伸,在經(jīng)過近兩個小時的艱難行進后,我們走進了巍峨群山環(huán)繞的杜家河小學,聆聽那感人的“紅燭”故事。
1957年,杜萬娥出生在偏僻貧窮的杜家河村,從小在山村長大的她看到農(nóng)村落后的教育狀況,立志當人民教師的愿望就像一粒種子播撒在她心田里。
1977年高中畢業(yè)后,她回到自己的母?!l(xiāng)最窮、最缺教師的杜家河小學任教。當時學校條件極其簡陋,加之學生多、老師少,教學負擔極重。艱苦的工作環(huán)境,讓有些老師撐不住了,就想方設(shè)法調(diào)離此校。而杜萬娥卻在外校高薪聘請面前,用超乎常人的堅韌和執(zhí)著,37個春秋扎根于此,堅守三尺講臺,無私奉獻?!爸R改變命運。窮山村哺育了我,我要讓這里的孩子多學點知識,早日走出大山?!倍湃f娥說。
“杜老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頂梁柱,她這人工作認真,兢兢業(yè)業(yè)!”這是杜家河小學校長楊國基對杜萬娥的評價。
多年來,杜萬娥安貧樂教,默默耕耘,盡管工資微薄,但她無怨無悔,以校為家,恪盡職守,甘于奉獻,不僅做好自己的工作,還積極發(fā)揮傳幫帶作用,樹立了學校團結(jié)向上的風氣。她說:“當人民教師,經(jīng)濟上雖然不富裕,可精神上富有,我愿當一輩子老師,讓更多的山里娃走出大山!”
敬業(yè):“千萬不能誤人子弟,孩子們的前程,耽誤不得!”
37年的從教生涯,杜萬娥老師愛崗敬業(yè)、愛生如子,她不僅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領(lǐng)跑者,也是學生心靈的守護神,她用愛心、奉獻和責任展現(xiàn)了高尚的師德風范。
在學校領(lǐng)導和家長們的眼中,杜萬娥是個爭氣要強、不甘落后的人,她傾情投入工作,積極進取,從不滿足現(xiàn)狀。杜老師經(jīng)常說:“既然干了教師,就要對得起良心,千萬不能誤人子弟,孩子們的前程,耽誤不得!”她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多年來,杜老師所帶的學生成績一直在全鎮(zhèn)名列前茅。學校領(lǐng)導評價她是一個能打硬仗的骨干教師;同事們夸獎她是一個默默耕耘的能干人。
37年來,杜萬娥總是早早到校,迎接學生;放學后,她堅持把每個學生送到家長身邊;即便她生病了,也堅持到周末才去醫(yī)院。多少次,她家訪歸來,夜黑如墨,饑腸轆轆;學生生病了,她自掏腰包帶學生去治病;下雨天,她把離家遠的孩子領(lǐng)到自己家吃飯……她把教師的愛心灑在每個學生心上,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,贏得了學生及家長的信任和愛戴。
杜萬娥的學生楊亭合不會忘記,21年前,他因為家貧輟學了。那些天,杜萬娥一次次往他家趕,家長感動了,說就沖老師這心意,再苦再難也會把孩子送回學校。他考上大學后每次回家,首先要到杜萬娥家去探望。他說,“老師,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。”
對那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學生,杜萬娥更是多了一份關(guān)懷,關(guān)心他們的飲食起居,關(guān)心他們的思想變化。一有空,她就請學生到家中做客。每年的兒童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,她還將留守學生召集在一起唱歌聊天、給父母打電話。杜萬娥說,關(guān)心孩子是一個老師分內(nèi)的事,“對留守兒童,老師就是他們的父母。”
對待調(diào)皮的孩子,杜萬娥總是用理解去消除隔閡,用真心去換取真誠,無論多么調(diào)皮的孩子,在她的班里會很快發(fā)生改變。家長只要聽說孩子進了杜老師的班,就會一百個放心。
滿足:桃李芬芳是她最大的幸福
37年間,杜家河村走出100多名大學生,杜萬娥也在堅守中收獲著自豪和快樂。從教37年,杜萬娥一直和學生在一起,哪個班級成績不高,就主動申請去教哪個班,哪個班紀律不好,就申請去哪個班。很多人對她的選擇不理解,她說:“人不僅需要名利,更需要幸福,我的幸福就是永遠和學生在一起?!?/p>
37年來,杜萬娥用知識的種子播種著山區(qū)希望的綠洲,杜家河村有的祖孫三代人都是杜老師的學生,她教過的學生遍布淅川縣的各行各業(yè)。每年母親節(jié)、教師節(jié),杜萬娥手機上的祝福短信就會響個不停。
學無涯,知無盡,但愿勤苦作舟育桃李;千不求,萬不求,只愿教書育人到白頭。杜萬娥把自己當作深山之中培育下一代的“紅燭”,照亮孩子們的人生,續(xù)寫了人民教師的風采。她說:“在講臺上我實現(xiàn)了自己的人生價值,我愿意在講臺上奉獻一生!”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