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民局副局長張巖:潛心一線成專家
日前,淅川縣移民局副局長張巖在平頂山市作了一場以《移民人口核定政策解讀》為題的專題講座,為來自全省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(qū)移民系統(tǒng)干部進行安置人口問題處理培訓。縣級移民干部緣何登上了省級大講臺?張巖,這位專家型移民干部,多年來堅持“從群眾來,到群眾中去”的工作原則,練就了一身為人民服務的真本領。
落實政策不讓移民吃虧
“只有從群眾中來,才能到群眾中去”!這是張巖在講座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。作為分管規(guī)劃安置的副局長,他堅持走群眾路線深入調研,為各級移民政策制定提供了第一手材料,確保了移民利益不受損失。
2003年,他參與制定了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(qū)移民安置規(guī)劃。張巖發(fā)現(xiàn),由于移民人口復雜、成因特殊,再加上當時移民人口認定依據和辦法規(guī)定不十分明晰,致使一部分特殊移民無法登記。很快,他撰寫了一份詳細的可行性報告,為修改《淅川縣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(qū)移民人口處理辦法》提供了寶貴的資料,使移民人口認定政策由2003年登記時的3條增加到了現(xiàn)在的19條,使大部分特殊移民人口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。
在初期的移民補償政策中,移民的漁船、漁網等漁業(yè)生產資料并沒有列入補償范圍;庫區(qū)淹沒線以下的移民只補償實物價值……對此,他多次向長江設計院和省、市移民主管部門反映,最終將漁業(yè)生產資料列入補償范圍。
堅持原則不讓國家損失
南水北調關系到國家利益。有人對國家政策一時不理解,找張巖“說理”;還有一些人專門鉆政策空子,想占國家便宜。在工作中,張巖以政策為準繩,頂住壓力,決不讓國家利益遭受損失。
2010年7月的一天,上集鎮(zhèn)20多名移民闖進了張巖的辦公室,情緒非常激動。李姓老人氣呼呼地說:“為什么我們不能享受24平方米的建房困難補助?”原來,國家建房困難補助政策是保障經濟貧困的群眾有房住,但這項政策也致使一些借債建房的困難戶享受不到困難補助款,造成了不平衡。張巖耐心地解釋政策,最終讓群眾心服口服。面對道歉的群眾,張巖笑著說:“移民政策是造福移民群眾的,決不能虧了群眾,損了國家?!?/p>
有錯必糾不讓移民流淚
淅川吸納丹江口庫區(qū)移民涉及人口多,情況復雜,再加上移民政策的局限,在移民搬遷工作結束后,矛盾尤為突出。張巖經過深入調研,把矛盾和問題歸納為3大類,19個共性問題,59個個性問題。在政策范圍內的矛盾和問題,他多方協(xié)調,盡快解決;在政策范圍外的實際問題,他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,爭取解決。
移民搬遷工作結束后,淅川縣香花鎮(zhèn)供銷社、香花鎮(zhèn)新黃莊村與鄧州市張樓鄉(xiāng)黃莊村因為財產分割問題發(fā)生了糾紛。經過調查,張巖發(fā)現(xiàn),錯將香花鎮(zhèn)供銷社財產登記到了新黃莊村委名下。2013年11月8日,他經過多方協(xié)調,召集鄧州市移民局和張樓鄉(xiāng)、淅川縣馬蹬鎮(zhèn)等7個單位,最終達成了分割協(xié)議。香花鎮(zhèn)供銷社負責人握著張巖的手,激動地說:“不是你,我咋向職工交差?”
移民搬遷工作結束后,張巖堅持“實事求是、有錯必糾”的原則,處理實物指標遺留問題30余起,剔除假移民50余名,同時為130余名真移民爭取到了移民身份。
這就是張巖,一位“專家型”移民干部。他用汗水、心血和智慧詮釋了一個移民工作者的本色。他無愧于黨,無愧于移民!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